那些年,我们参加过的高考|上海会客厅 看热讯
那些年,我们参加过的高考|上海会客厅
6月7日起,2023年度高考正式拉开帷幕,上海的五万多名考生走进考场,迎来人生的重要时刻。高考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被深深铭刻,因为高考见证过一代代人的青春时光,同时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期盼与梦想。
本期新闻晨报·周到《上海会客厅》节目,我们邀请到几位来自文化界和传媒界的嘉宾进行分享,他们当中有人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,有人参加过1978年的高考,也有人在上世纪90年代参加的高考。来听听他们当年参加高考时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别样的记忆?
(相关资料图)
农场挑灯夜读,我考入了复旦新闻系
朱大建:上海作协理事、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,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,1977年参加高考
我是1969届初中生,1970年下乡到江西,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,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。尽管当时自己只是初中学历,对高考没有把握,但我还是通过刻苦自学,走进了考场,并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的学生宿舍
当时,因为我在江西日报发表了散文《一把泥刀》,这篇散文是回忆自己初中学工时的工人师傅,显露出一定的写作才华,因此被借调到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师政治部宣传科当宣传报道员。后来生产建设兵团解散,我被调回鲤鱼洲九团工作,鲤鱼洲九团后改名为鲤鱼洲五星垦殖场,我在政治处当宣传报道组长。学生时,我的人生志向就是想要像斯诺先生写出《红星照耀中国》那样的书,所以当年志愿填报的就是复旦大学新闻系,希望能进入高校深造。
朱大建和同事们冬天在鲤鱼洲农场挑圩堤
当时农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,菜没有油水,我们经常吃冬瓜皮炒辣椒、海带汤,就着辣罗卜干下饭。农场的工作非常繁重,春插,双抢,秋收,冬天要挑圩堤(见上图)。在这么艰难的日子里,我一直坚持读书学习。中午,大家都在宿舍里午睡,我一个人独自坐在床边写散文,脚伸在床底下,小腿被蚊子叮咬了好多口,痒得我不停抓挠,皮肤都溃烂了。夜晚,我在油灯下躲在蚊帐里读鲁迅的《呐喊》《彷徨》,鼻孔都被油灯的烟给熏黑了。
复旦大学新闻系1981届毕业合影照,最后一排左二为朱大建
那年冬天,我是在垦殖场考场参加的考试。考试结束后,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,没想到最终以高分被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,从此开启自己的新闻和文学人生。
45年前的高考,我在知了声和卖菜声中答题
葛明铭:国家一级文学编辑、故事家、曲艺家、《滑稽王小毛》节目创始人,1978年参加高考
45年前一个夏天的清晨,我睁开惺忪的睡眼,父母已经上班去了,桌上放着半锅泡饭和一根油条,油条旁的小碗里是浅浅的一泓酱油,这就是父母给我准备好的早餐。那天我居然独享一根油条,原因是我要去参加高考。
漱洗完毕,油条蘸蘸酱油,呼呼啦啦地一大碗泡饭下肚,拿了笔和尺就出门上路了。考场在南车站路上的大同中学,从我家到那里大约5公里左右;那时没有出租车,似乎也没想过要去乘公交,这点路一般都靠“11路电车”(步行)解决。
1978年7月21日《解放日报》报道,考生们全神贯注地伏案应试
虽然是决定我今后人生的一场考试,但心情却是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平静和淡定。走了40分钟左右,到了考场门口,肚皮里的那碗泡饭和一根油条早就消化掉了。校门口没有送考的家长,没有维持秩序的警察,只有几位老师在引导考生入场。考试教室在进门右转一幢楼的二楼,按照准考证号码,我的座位是靠窗的,窗外就是交通要道南车站路,而对面是蓬莱公园。
考场窗口下面的人行道上,几十位农民摆开摊头卖菜(插图 罗志华)
考试时正是上班时间,马路上卡车、公交车,黄鱼车、脚踏车来来往往,喇叭声、车铃声一片喧哗,窗外行道树上的野乌子(知了)不知疲倦地鼓噪着。而窗口下面的人行道上,几十位农民摆开摊头卖菜,“鸡毛菜要伐?”“阿姨,洋红番茄买眼去!”“爷叔,毛豆子要伐?回去炒炒咸菜蛮灵个。”叫卖声此起彼伏,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。
考卷发下来了,我定一定神,开始做题,笔尖在考卷上逶迤,思维在考题中徜徉。渐渐的,窗外市井喧哗声越来越轻,消失于无声的考卷中……
进上海师范大学后第一张同学合影,左2为葛明铭
一个月后,我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。因为我擅长文字,所以当时第一志愿填报的是中文系,第二志愿是历史系,我的同学当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社会中坚力量,其中不乏文化界、传媒界的知名人士。
当年全脱产复习,拼了三个月进了
施蔷生:高级经济师,原民进上海市委城市治理委员会副主任、第十二届、十三届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等。现兼任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委员、上海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、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特聘专家、上海东方法治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等职务,1977年参加高考
当时距离高考备考只有3个月的时间,我在商贸单位工作,已有5年工龄,所以可以享受带薪读书的福利。一个晚上,我们几位要好的同学在商议后决定一道参加高考,虽然我是72届初中生,毕业后一直在工作岗位,好在自己是兼职搞宣传的,所以决定报考文科专业。
我向单位领导提交申请并得到批准。当时我是班组副组长,又兼团支部宣传委员,工作还是比较忙的。好在当时自己年轻,经常不休息,并且有时还日夜班连做。领导相当支持我参加高考,让我三个月全脱产自学,而且不扣一分工资。邻居借我机电书和数学书学习,中学同学那时已经是复旦工农兵学员,他借给我文科考试预习题目,单位同事还在夜里特意送来考试用的复习资料。父母也是全力支持,基本上我家务不用碰。
1977年12月13日《解放日报》报道,广大考生精神抖擞、满怀信心地迈步进入考场
就这样,我一口气拼了三个月准备高考,最终被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。那年我数学发挥一般,好在语文和政治分数还可以,高考作文写得不错,主要原因是作文与自己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案例有关。总结下来,当时参加高考,也没什么大的心理负担——父母不逼,单位支持,自己有工作,可进退自如,所以考场发挥较好。
前段时间,我参加研学团队去湖南时参观了曾国藩墓区。听雷颐教授专家在讲到曾国藩“落榜生的逆袭”故事时,我颇有感触:
曾国藩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两次名落孙山,第三次终于中榜。不仅如此,清代时的湖南赴试学子还面临着过洞庭湖时的生死考验。每届乡试之期,正是盛夏酷暑,洞庭湖汪洋恣肆,一遇暴风雨陡发,只得停船等候,有时十天半月都开不了船。为了能按时参加考试,有部分考生乘一叶扁舟,冒险赶路,常遇风涛……
大学班级合照,施蔷生为最后一排左7
如今,社会是否应该淡化对高考的“关注”,而家长和考生对于高考可以“淡定”一些呢?在人工智能科技到来的新时代,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径已经大大拓宽和多元化,不像我们当年,高考就是改变和决定人生命运唯一的出路。
那时候的高考,家长不送考
姜浩峰:资深媒体人、《新民周刊》主笔,上世纪90年代参加高考
6月7日是高考首日,看到考场外有家长和老师送考,我又想起去年高考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——《送考?别把旗袍玩坏了!》,讲的是有些地方男性高中老师也穿着女式旗袍送考,这种“仪式感”蛮吓人的。其实,男士以前也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服装,上海话称之为“长衫”,北方叫它“长袍”,现在说相声的“工作服”又兴这种衣着了。一般来说,高中老师,特别是语文老师,知道孔乙己的,应该明白长衫才是男士适合的传统服装。
回忆我那时候参加高考,在上世纪90年代,无论高考或是中考,还鲜有家长送考的。至少在我的同学中,家长前去送考的几乎没有。平时骑车去上学的就骑车去考场,平时坐公交车的就坐公交车去考场。考完也有对答案的,大多数同学则是要去享受暑假了。
原因倒不是说家长不重视高考,而是感觉孩子迈出家门,家里不该再从头管到脚了。特别是对毕业班学生来说,他们该走向独立了!或迎接胜利的喜悦,或接受失败并重头再来,而家长送考,又无法包办日后的一切。只是不知道这样家长不送考的高考场景,是否会“昔日重来”……
2023年6月7日,上海家长和老师在考场外为考生送考(本报资料图片)
对了,我甚至想起自己参加中考那一年,有个同学头天语文考试竟然没来,原因是这家伙在游戏机房激战正酣,记错考试日子了。后来学校老师开证明说他发烧了,请求补考,好像也考取了高中,后来也考上了大学。不知道这当年脑子热昏的小子如今“混得”如何?
标签:
推荐文章
- 人机对话技术升级 之江实验室获2021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
-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单个细胞可同时处理成百上千个信号
-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 创新升级模拟训练器材
- 长期暴露在光照下性能退化 科学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缺陷
- 宁夏启动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
-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毕业学员综合战术演习现地备课工作圆满完成
- 国内首颗以茶叶冠名遥感卫星 安溪铁观音一号发射成功
- 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屏山以“3+”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
- 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 无锡滨湖走出产业转型“绿色”路
- 绥化全域低风险!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
-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:长津湖的寒冷,与战斗一样残酷
-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
- 走近网瘾少年们: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?
- “双减”后首个长假:亲子游、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
-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,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
- 他从一窍不通的“门外汉”,到重装空投“兵专家”
- 升旗、巡岛、护航标、写日志,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
- 中国故事丨“沉浸式”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!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“双减”出台两个月,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?
- 《山海情》里“凌教授”的巨菌草丰收啦
- 且看新疆展新颜
- 天山脚下,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
- 160万骑手疑似“被个体户”?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
- 网游新政下,未成年人防沉迷的“主战场”在哪?
- “辱华车贴”商家及客服被行拘,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
-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,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
- 面对婚姻,“互联网世代”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?
-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?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
-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
-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?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
- 从1.3万元降到700元,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“玄机”
-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
-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:你们自己学习要好,就可以做很多事儿
- 报告显示:这个国庆假期,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
-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:广东总量第一,“北上”这类人才多
-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
-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: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
-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,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
- 云南保山:170公里边境线,4000余人日夜值守
-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
-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,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
- 神经科学“罗塞塔石碑”来了: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
-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
-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
- 这场红色故事“云比拼”,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
-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、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
-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
-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(返)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
-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?国庆5.15亿人次出游,你咋过的?
-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
-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
-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
- 百闻不如一见——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
- 看,生机勃勃的中国
-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.03亿人次
-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: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
-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: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
-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.1万人次
-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℃至6℃
-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.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
-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.15亿人次
- 公安部交管局: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,5位交警辅警牺牲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
- “数说”杭州无障碍改造:触摸城市“爱的厚度”
-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
- 新疆伊犁州: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
-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.41亿元
-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
-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
-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:洋茶人“云上”喫茶 传播中国茶“味道”
-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
- 直径2米“面气球”亮相 山西首届“寿阳味道”美食大赛启幕
-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
-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“海上花园”
-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
-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
-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
-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:数字改变“关键小事”
- 水能载物亦能“生金”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
-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:一身雨衣、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
-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
-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
-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
-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
- 从进“培训班”到看《长津湖》
- 安徽黄山国庆假期迎客12万余人 旅游市场稳步复苏
- 山西解除持续近90小时的暴雨四级应急响应
- 科学拦峰错峰削峰 嘉陵江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“有惊无险”
- 粤高速大湾区路段假期车流集中 跨珠江口通道尤甚
- 千年街区“非遗”风催热国庆假期本地游
- “颜值担当”里的中国,映照“万物和谐”新气象
X 关闭
资讯
- 那些年,我们参加过的高考|上海会客厅 看热讯
- 纽威股份:纽威集团拟减持不超2%公司股份 世界今亮点
- 焦点速看:东星医疗:吻合器产品目标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南美、中东以及欧洲三大区域
- 全球观热点:“网络小广告”泛滥 线上违规销售频现 药品非法流通已形成暴利产业链
- 金桥信息尾盘再度涨停,历史高位处收获2连板 环球微动态
- 精灵鲨游戏下载_精灵鲨
- 小摩增持药明康德(02359)约27.75万股 每股作价约66.87港元 环球快播报
- 今天高考返程和赴考时段广州有雷阵雨
- 受贿1992615.31元!陈克祥一审获刑三年半
- 前沿资讯!饿了么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 方永新接替王星
- 关注“三夏”丨定州多措并举确保“三夏”生产高效有序 环球快资讯
- 微动态丨江苏:支持常州、南京等地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
X 关闭
行业动态
-
百济神州(06160):2991.44万股限售股将于12月15日上市流通|热点聚焦
- 百济神州(06160):2991.44万股限售股将于12月15日上市流通|热点聚焦
- Keybanc:维持GitLab(GTLB.US)增持评级
- 河南设立首批实验室基地 第一批11家省实验室基地授牌
- 法定节假日加班 “打工人”能否薪酬翻倍或拒绝加班?
- 游客扮“宇航员”拍大片 这个火山地质公园“火了”
- 北京最忙铁道口实现立交通车
- 新中国考古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、72岁北大教授王迅逝世
- 特写|疫情下的厦门,旅游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
- 丈夫涉嫌酒驾被交警拦下,四川一女子袭击辅警获刑
- 话剧《直播开国大典》:重现新中国伟大历史时刻